「跨類」的好奇,最後選擇冷氣空調

高中時期,田佳承曾因為好奇,跨足冷作領域。冷作是鋼構、鐵件的製作工藝,像是在執行建築師設計的作品;而冷凍空調則是讓機器能運轉、能排除故障的專業。兩者唯一的共同點是「用火」,卻完全不同。
雖然在跨類的過程中學到了不少,但他很快發現,自己真正著迷的,還是冷氣空調裡的「解題」與「除錯」──那種把問題一一排除、讓系統重新運轉的成就感。於是,他決定專注於冷凍空調,走上屬於自己的專業之路。

個人策略:分開做,最後再組合

在比賽場上,佳承選擇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策略:把零件分開完成,最後再一次組合。
這種做法看似落後,旁人甚至以為台灣代表來不及完成,但對他來說,這樣能避開過多的關注,保持專注節奏。同時,等他完成作品後,還能利用時間去觀摩其他選手的作品,學習不同的解法。
這份冷靜也帶來了實際效果。那場比賽裡,有一站操作題佔了 50% 的比重,而最終只有他的機器能「真正運轉」。因此,他早早就知道自己一定能進入前三。這份自信,來自於對專業與策略的把握。

田佳承選手比賽畫面

|田佳承比賽照片|照片來源:聯合報|

參賽人生:翻轉局面的關鍵16 分鐘

2017 年,田佳承在國手選拔備戰時,因酒精燈氣壓意外造成二度灼傷,住院兩週。雖然治療讓傷口復原良好,但耳朵依然留下了小小的疤痕。這段經歷沒有讓他退縮,反而讓他更堅定要繼續挑戰。 

2022 年德國比賽時,他再次遇到突發狀況:設備突然故障。他果斷主動申請暫停,大會更換設備後「歸還」了 16 分鐘。雖然這段時間不能動手,但腦袋卻高速運轉,思考著更多可能的解法。這 16 分鐘,成為他比賽的關鍵轉折,也是他人生的一課——冷靜思辨,有時比急於操作更能帶來突破。

田佳承選手奪牌畫面

|田佳承奪牌紀錄|照片來源:北科新聞|

國際舞台的磨練,夢想在電子廠房

2019 年,他第一次踏上德國的國際舞台,一切都充滿新鮮感:在紐倫堡西門子上課、參訪見學,拓展了眼界。

2022 年再度回到德國,是因疫情臨時變更賽地,卻讓他再度回到熟悉的城市,內心有十足的安定感。考題與設備每日都有變動,材料也是每天早晨才送到,幾乎無法預測。整場比賽,考驗的是即時反應與適應力。即便如此,他仍然交出一份能順利運轉的作品,最終奪下金牌。

奪冠後,他開始參與廠商合作、工具測試,甚至被邀請成為技術顧問,把比賽的經驗轉化為產業的真實建議。如今,他的日常是安裝冷氣、維修中央空調與冰箱,但心中一直懷抱著夢想:有一天,能參與電子廠房的設計與監工。對他來說,那是專業發揮到極致的舞台。

與 PATRONI 的連結:鞋子成為專業的後盾

與 PATRONI 的相遇,讓他第一次體驗到「職人鞋」與眾不同的設計。他很快就愛上了 PATRONI 的工作褲與鞋款,也提出許多專業回饋。對於冷氣技師而言,日常需要在天花板與狹窄空間中移動、攀爬、蹲伏,因此鞋子的 舒適、輕便與止滑 特性格外重要。這些細節,正是影響職人效率與安全的關鍵。

他的回饋不僅是使用心得,更帶有專業眼光。這正好呼應 SuperNova 超新星計畫 的核心:讓職人真實聲音,成為 PATRONI 研發設計的重要動力。

田佳承參賽紀錄畫面

|田佳承參賽紀錄畫面|照片來源:紀錄臺灣|


從跨類的學習到專注冷氣空調,從策略性分開組裝到 16 分鐘的冷靜思辨,從金牌榮耀到夢想電子廠房的未來,田佳承展現的是屬於職人的專注與韌性。PATRONI 很榮幸能與他同行,將「職場安全」的信念化為行動。

其實,不只在職場,訓練期間就要百分百懂得保護自己的安全!

 

 


 訪談&文字編輯:Mavi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