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『本來跟家人約好要返鄉烤肉。』陳醫師說。
身為彰化人、在高雄工作的他,事發後的教師節連假有班沒法去花蓮,只能眼看災情消息刷過螢幕。中秋節時,他心裡想前往災區的聲音越來越強烈──決定取消烤肉,訂下火車票,加入醫療志工行列。他在網路上聯絡到公視記者與林口長庚的護理師,確認加入設於光復國小的醫療站。因為要在非工作場域行醫,出發前依規向衛福部報備,便帶上執業中醫贊助的精油與藥布出門。
週六工作崗位上的早診結束後,他搭上火車傍晚抵達花蓮,那個時段正好鏟子超人撤退、國軍進駐,就在火車站他見證到族人們拉布條致謝的畫面。此行的目的更清晰可見。
抵達當晚,醫療站才剛佈置好。同站服務的另一位牙醫師暫代西醫角色,判斷醫療後送需求,陳醫師以中醫專業,負責處理志工與居民的手腳與腰部傷勢。從傍晚一路忙到晚上十點。
有人中暑、有人扭傷、有人被碎玻璃劃傷。他用針灸醫治志工,有些志工一針灸完又立刻上工,絲毫不怠懈,但醫師也提醒「暈針的人,通常就是過勞到極限的人,可以適時休息。」
原來在災區,需要的不只是鏟子超人,是各種超人。陳醫師是照顧所有超人的醫療超人。
第二天,他變身挖土超人,白天加入挖土隊,幫忙傳遞水桶清理光復高職。「原本以為只是傳遞,沒想到泥巴又黏又沉,連傳遞小小的距離都是很累的,難怪需要多人接力。」
第三天他恢復醫療超人身份,隨著光復國小的復課,醫療站搬到馬太鞍活動中心重新布置。陳醫師形容那裡像一個戰地醫療所:清創、包紮、檢傷分類,忙不停一整天看到晚上七點。「我們幾乎沒空坐下,但也沒人喊累。」他說。

|中醫陳醫師前往花蓮光復臨時醫療站義診|照片來源:陳醫師|
義診經驗的延伸:在混亂中堅持專業
陳醫師曾多次參與國外義診,早就知道會「很克難」──沒有冷氣、風沙重、資源有限。
他特別強調,「最重要的是感染控制」。即使在災區,仍堅持針具、消毒、用藥都要合乎規範。「能不能針灸?工會說現場由醫師判斷,我覺得能幫人就應該做,只要安全。」
讓他最感動的,是第三天下午。「那天太陽出來了,很熱,很多人中暑、有人吐。但結束的時候,每戶人都站在自家門口,一整排向我們致謝。」他回想:「那一瞬間,印象太深刻了。」災民們忙著整理家園、應付不斷衍生的困難,這時能照亮他們心中黑暗的,就是台灣各地自主前往的超人們,認真幫忙、從難以清理的泥濘中,超人們發光著。

|中醫陳醫師前往花蓮光復化身挖土超人紀錄照片|照片來源:陳醫師|
在出發前,醫師看到有志工在災區被鏟子刺傷的新聞,當下就決定要換一雙好鞋。在高雄診所附近的軍用品店找到 PATRONI 極雨鞋後,立刻買下。抵達花蓮車站後第一件事,就是換鞋,皮鞋連走一步都困難。
「雨鞋真的很強。用力把鏟子插進土中,有時會敲到自己的腳,還好有穿安全雨鞋就都沒事。」這次也是他第一次穿著雨鞋看診一整天,意外發現不悶熱、也不滑。
他回到高雄後,繼續關心醫療站動態。「後來很多人又想上去,但我會提醒,要有任務、有對接團隊,不然會變成好意卻沒效益。」他建議透過 Threads 或各地志工群組找到不同專業分工的單位,整合住宿與交通,「讓每一步都能真的幫上忙」。
走過那三天,陳醫師分享了當地的照片給我們,他不覺得自己是超人。只覺得,可以在專業上盡一份力,帶給人幫助就是回應了他內心的聲音。
這個月的品牌金句因此誕生:
「平凡生活中,每一個人都是超人。 Ordinary days. Extraordinary people」

|圖片設計理念|
|以拼貼意象來表達社會上沒有關聯、形形色色的人物,有人裝備齊全,有人充滿熱忱,但他們都是超人。|
最近身邊接著你的超人是誰呢?馬上行動向他說出感動吧!
受訪者:陳醫師口述
整理報導:Mavis